「我不在乎功課好壞,只希望她能跟這個世界相處。」陳女士說,她的大女兒常出現衝動行為、上課經常分心,無法過團體生活,資料救援曾被老師孤立在角落,甚至被翻書包給同學看羞辱她,同學也不喜歡她,人見人閃,還替她取了「細菌」綽號。這些行為表現在小一被診斷出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所致,但陳女士擔心「利他能」是類安非他命,因此延誤治療,直到孩子國一出現自殘行為,才帶其就醫,治療後情緒便穩定,人際關係也改善許多。
「這些孩子的腦部是被封印住了,如果能夠接受治療被打開開關,能改善人際關係外,也能激發出原本有的才華。」陳錦宏指出,ADHD照護需照顧者長期的心力,但一方面家長又因ADHD孩子症狀對家庭學校的負面影響而硬碟救援有長期負擔。為了幫助照顧者建立自信與找到支持,為此,嘉義長庚醫院精神科於2015年結合陳錦宏所創立之社團法人台灣心動家族兒童青少年關懷協會,由專業人員與照顧者雙主體的一資料救援種共同合作來開創ADHD長期照護支持的社會模式。
科技發展快速,3C產品的需求量不斷上升,也有不少公司研發出許多新產品,電腦用戶的需求跟標準也越來越提高,主機板到顯示卡到硬碟,擁有購買高端設備需求的消費者越來越多,但還是有一部分因為經濟的考量,選擇二手產品的消費者,但其實二手產品的選擇要多加小心,首先是保障保固可能因出產時間過久,而失去保障效力,其次不建議二手的原因就是容易發生故障,除非產品保護得宜,否則可能會遇到不好的體驗,顯卡、主機板在電腦產品中,是屬於高單價物品,選擇二手的考量是有一定原因,但如果是硬碟,網路上大多數也是建議直接購買全新產品,原因在於前硬碟的使用者,如何使用硬碟你是無從知曉的,硬碟寫入檔案後,都會留下痕跡,甚至有不少不肖人士,透過硬碟救援的方式竊取資料,因此不管事販售二手硬碟,還是購買硬碟,為了不要有消費或其他糾紛,還是避而遠之為好。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想過,網際網路是從哪時開始的呢?其實網路時代的開始是從1976年由美國大學研發出的路由器設備,奠定了網路連網的發展,而美國國防部也在那時將所有TCP/IP的技術公開,讓全世界免費使用,因此也開展了網際網路的時代,1985年當時美國的網際網路技術已達成熟,台灣則在1987年台灣學術網路(TANet)資訊應用服務中心設置,儘管當時的設備還很陽春,一封信箱的傳送都需要經過許多人工指令,回看現在的網際網路發展,已無法想像是如何演變,過去連文字傳送都如此費工,現今卻能做到攜帶式通訊軟體,文字圖影的秒傳,桌上型電腦的發展,以及軟體的功能也日漸強大,就連遺失資料了都還能夠資料救援。不得不仔細思考,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已經難以想像,未來更是難以預測,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網際網路,不知道還會有甚麼進展及改變等待著我們,未來到底又會變得如何呢?